河北拓朴建筑设计

0311-85519185 首页

新闻中心

观点 | 规范的理解和应用(一)
作者:拓朴设计    添加时间:2020-12-09

结构设计应符合规范的规定,学习规范、正确理解规范才能更好地应用规范进行设计,采用合理的技术,

确保工程安全,保证设计质量。下面谈谈自己对规范一些条文的理解,大家一起讨论,共同提高技术水平。






强制性条文和非强制性条文的约束力


强制性条文直接涉及工程质量和安全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、人身健康、环境保护和其他公共利益,

即标准、规范中的黑体字条文。设计必须无条件严格执行,违反强制性条文就是违法,

行政部门依据法律和法规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。




非强制性条文是指强制性条文以外的内容,虽不是强制执行的内容,但是违反了非强制性条文的规定,

造成了工程质量事故的要追究责任。若采取有效措施或具有可靠数据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可以放松,甚至可以突破。




规范中非强制性条文的用词“应”


为了方便执行规范条文,规范中的非强制性条文按严格程度采用“应”、“宜”、“可”等用词进行编制

(只有强制性条文才允许使用 “必须”用词,强制性条文不允许使用 “宜”用词),

设计执行过程中应区别对待。下面谈谈对规范用词“应”的理解,下文中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

(GB 50011-2010)简称“抗规”,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》(JGJ 3-2010)简称“高规”。


“应”:表示严格,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,反面用词为“不应”和 “不得”。

对于含有“应”的规范条文,工程设计时应该严格执行、认真对待,但有时由于建筑使用要求很难满足,

这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补强,确保工程结构安全。下面举例说明:



1. 例一,某学校建筑中的连廊(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),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宽度6m,长度30m,

可否采用单跨框架结构?


规范要求:抗规6.1.5条:“……甲、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,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;……”。


问题分析:若采用多跨框架结构、框架支撑、框架-剪力墙等结构体系,会严重影响建筑使用,

没有规范应用的条件,这时可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体系,但应采取加强措施,

可以借鉴高规中的“抗震性能化设计”方法进行设计,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,

使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力、刚度和延性,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。





2. 例二,高层剪力墙结构,地上11层,结构房屋高度33.6m,抗震设防烈度7度,

抗震基本加速度0.15g,III类场地,请问底部加强区一字墙的最小厚度?


规范要求:高规7.2.1条第2款:“一、二级剪力墙:……,一字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,

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80mm。”


问题分析:上述案例,依据高规3.9.3条,结构高度小于80m,抗震等级为三级;依据高规3.9.2条,

设防烈度 7.5度,III类场地,抗震构造措施宜按8度(0.2g)考虑,即本工程抗震构造措施宜为二级;

依据高规7.2.1条,抗震等级一级、二级,底部加强区的一字形墙肢厚度不应小于220mm,

故该墙肢厚度应不小于220mm,多数人不会提出异议。



但是,抗震设防烈度7度时,A级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120m,本工程高度33.6m,33.6/120≈1/4,

结构高度较小。若该工程地上26层,高度78m,高度也未超过80米,二者抗震等级和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均相同,

即一字形墙肢厚度均应不小于220mm。若该工程地上33层,高度100m,高度超过80米,抗震等级为二级,

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一级,按上述规范要求,该一字形墙肢厚度也是应不小于220mm。


通过三种情况对比,房屋高度相差较大,但是一字形墙肢厚度都不小于220mm,个人感觉不妥!




3. 某剪力墙结构,基础采用桩筏基础,桩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,摩擦型桩基,墙下布桩

部分墙肢下布桩为满足最小中心距3d的要求,采用图1布置方式。






规范要求:关于基桩的最小中心距,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》(JGJ 94-20083.3.3条有要求(见表3.3.3),

条文也有说明,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,

1)减小群桩效应对基桩侧阻力的影响,可有效发挥基桩的承载力。

2)减小挤土效应,保证成桩工艺和质量。




问题分析: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》(JGJ 94-20083.3.3条规定了桩基的布置要求,除了桩距外,

还有“宜将桩布置于墙下”的要求。工程设计时宜将桩布置在墙的转角、纵横墙交接处和墙的端部,

这样竖向荷载传力直接,筏板受力简单,同时减小筏板的冲切、受剪和抗弯的内力,

进而减小筏板厚度,降低造价。本工程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,属于非挤土桩,

虽然满足了规范最小中心距3d的要求,

但是竖向荷载传力路径复杂,筏板受力也复杂。适当减小桩距,优先考虑桩布置在墙转角和交接处,

可以解决竖向荷载传递的问题,对于桩距小于3d产生的桩侧阻力降低的影响,

设计时可折减桩侧阻力复核桩基承载力。




设计建议:


规范中非强制性条文的用词“宜”



2. 例二,剪力墙结构,地上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如图1,由于地下室外墙构造要求,

墙厚由200mm调整为250mm,相应地下室和地上对应位置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如图2,

请问粗框内的地下室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长度是否有必要呢?



规范要求:抗规6.4.5条第2款:“……。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、……宜符合表6.4.5-3的要求(图6.4.5-2)”,

高规7.2.15条也有上述规定。


问题分析:根据规范要求,本案例的地下室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长度是“合理的”,甚至可以说“无可挑剔”。

但是由于阴影区长度的改变,造成部分纵向钢筋不能对齐布置,施工时需要下插锚固或斜坡上延,施工不方便。

震害资料表明地下结构较地上轻微,地下外墙加厚至250mm,即使地下阴影区长度和地上端部对齐,

墙肢的抗震能力也比地上要强,更不会降低,并且地下阴影区的长度严格满足300mm,设

计是不是有点“太认真了”,也不会是规范条文的初衷,退一步讲,阴影区的长度即使减小50mm,

会影响墙肢的承载力?


设计建议:本案例中地下室的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可按250mm设计,地下阴影区长度和地上端部对齐布置(图3)。



3. 如何把控高规3.4节“结构平面布置”和3.5节“结构竖向布置”中的有关规定?


设计建议:上述两节针对高层建筑的布置规则性进行了规定,属于抗震概念设计内容,

并且多数条文采用“宜”用词。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,

当下结构布置简单、均匀、规则的建筑有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,

多数建筑存在平面凹凸、楼板开大洞、扭转不规则、侧向刚度突变、受剪承载力突变、抗侧力墙柱不连续等

不规则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,这时建筑结构设计首先减少不规则项的数量和严重程度,

避免超限高层建筑工程。

针对不规则项,结构设计依据规范有关的规定,应当采用可靠的计算分析方法,采用有效的加强措施,保证建筑物安全。


上一篇:爱启拓朴&乐享生活 返回列表 设备所出发,我们迎着风
联系地址: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中华商务中心A座12层
综合办公室:0311-85519288
经营部:0311-85519185/jingying@toparch.com.cn
人力资源:0311-85519451/hr@toparch.com.cn
版权所有 2018-2022河北拓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冀ICP备:06025237号-1号